康之语会员专区

联系方式

地 址:中国·上海
电 话:
传 真:0086(021)-6627 6670
邮 箱: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康之语会员专区
弘扬中华孝慈文化
作者: 发布于:2014/11/29 12:52:18 点击量:


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

  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每个时代、每个社会的主题。历来圣贤智士们都非常重视对父母的孝,认为“孝”乃安邦国之本。但是,历史的车轮驶至今日,却出现了困惑与矛盾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,远离父母求学、就业、发展,造成慈孝的断裂。那么,新时期,传统的孝慈文化如何扩展出新形式来适应这个社会,如何才能在不违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呢?我们!我们将用我们的方式,在社会开展“弘扬孝慈文化,继承慈孝美德”的全民活动中成为领跑者,为祖国、为世界贡献巨大而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
孝慈文化源远流长

  “孝慈文化”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,就把“孝”放在教学首位。子曰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有生也”。几千年来,作为道德根本教化根源的孝道,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线,影响并深刻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。

  《论语》中讲孝的内容特别多。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本立而生,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(《论语.学而篇》) 这段话的意思是“一个人为人孝顺父母,又敬爱兄长,却喜欢冒犯上司, 是很少见的;不喜欢冒犯上司,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,是从来就没有过的。君子专心于致力修身养性的根本,这个根本确立了,立身处世之道就产生了。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就是为仁的根本啊!”众所周知:儒家认为,孝是“至德要道”,是“仁”的根本。一个人如果能孝敬父母,尊敬兄长,那么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,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。因为忠以孝为前提,孝以忠为目的,忠孝一体,达到“孝天下”的目的。因此,儒家认为孝悌为万物之根本。

  孔子论孝是分层次的。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。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”。(《论语.为政篇》) 孔子认为,所谓孝,就是不要违背周礼,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,父母的生养死葬都要符合周礼的规定,依礼而行就是孝。而当子游问孝之时,孔子又递进一步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何以别乎?”(《论语.为政篇》) 这句话孔子论述了孝的核心——敬。孔子认为,子女赡养父母是最起码的义务,是孝的最低层次。只有敬,才是真正的孝。这样观念,至今仍适用,赡养父母,不让父母忍饥受冻,一般人都能做到;但是对父母的敬爱,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,如:平时对待父母冷眼慢语,生老病死不尽心侍奉料理,此为大不孝也。

  当子夏问孝时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老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(《论语.为政篇》)。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这句话是说,父母健在,不要远离家乡;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出远门,也必须让父母知道你所在的地方。子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” (《论语.里仁篇》) 这就是说,孝不仅是在生活方面关怀照顾父母,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要与父母保持一致,要在精神生活和感情上多关心了解父母。孔子对孝道的论述,由“无违(周礼)”→“能养”→“色难”→“敬爱”,层层深入,要求也越来越高,越来越具体。“能养”是低层次,“色难” (愉悦的脸色表现出敬)是高层次,两者结合起来,才是真正的“孝”。

  儒家慈孝到孟子时代,则认为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这里的尊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的淳朴民风了。历代圣贤都感恩于父母,唐代韩愈曾言:“白头老母遮门啼,挽断衫袖留不止。”孟郊则曰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若不是对父母的孝,何能说此言啊!有一首《劝孝歌》是这样描述父母对子女的爱“十月胎恩重,三生报答轻。 一尺三寸婴,十又八载功。母称儿干卧,儿屎母湿眠。母苦儿未见,儿劳母不安。老母一百岁,常念八十儿。尊前慈母在,浪子不觉寒。”所以,我们现在的一首《常回家看看》感动了无数个在外的游子。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也是车斗载量,古代有二十四孝的故事,现代有张辉捐肝救母、谢延信孝敬岳父岳母33年的故事,感动了中国、感动了全世界、感动了全人类。


弘扬孝慈文化、感恩天下父母

  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《劝孝良言》,内写:“十月怀胎娘遭难,坐不稳来睡不安。儿在娘腹未分娩,肚内疼痛实可怜。”“把屎把尿勤洗换,脚不停来手不闲。”……

  此文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述得十分生动感人。老人为抚育儿孙、繁衍后代耗尽心力。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故自有文明,即有孝文化。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“老 由上面一个“老”字和下面一个“子”字组成,形象地描写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,下面的子女奉承着上面的老人,父母慈悲子女孝顺,和蔼可亲。

 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把孝提升为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。孔子曰:“大孝,德之本也。”意思是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。又曰:“孝为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人之行也。”意思是孝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地运行,也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。孝敬父母,天经地义。子女奉养侍候老人应该是本分,是天职,是审视人是否具有道德的试金石,百善孝为先。

  孝老还应该有广阔的视野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”孝自己的父母是爱,“小孝”;孝天下的父母是博爱,“大孝”。孝老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,共同责任。“弘扬孝慈文化,感恩天下父母。” 


  父母慈,子女孝,中华先圣有遗教;

  父母爱,子女敬,利而不害天之道。

  父母爱子女,舍身酿甘露,全心养育无求报;

  子女敬父母,心身要健康,修齐平有功劳。

  父母慈,子女孝,炎黄子孙能做到!

  父母慈,子女孝,和谐社会有奇效!

  父母慈,子女孝,人类文明更需要!


  弘扬孝文化,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,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,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,天下男女老少都要行动起来,谱写孝文化的新篇章。




上一篇:康语孝慈行健康关爱365会员

下一篇:康语集团微信订阅号的查找与关注

在线客服

病症咨询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合作咨询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招生招聘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